市人大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035号《关于解决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的建议》的答复
2022-07-13 00:00:00.0 信息来源:丹东市人社局 浏览次数:8081

陈燕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市人社局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技工院校建设。

近年来,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我市技工学校逐步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工作思路,立足丹东企业,发展周边众多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企业资源,推进学生就业、智力支持、人才资源共享、岗位培训、师资培训、产业发展规划等多方位合作,积极开展引企入校,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校企文化对接、实训基地共建、工学结合交替、顶岗实习轮训等多种模式让学生能够进校即入厂,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提高就业稳定率。丹东技师学院与中航空港成立中航空港丹东校区,提供航空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等专业的培训工作,同时不断加强与长城汽车、壳牌公司、广东度才子集团等企业合作。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与北京卓峰科技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培训输送各类技术人才。2021年,市人社局又聚焦“三篇大文章”,积极推进各技工院校与本地行业企业开展合作、输送人才。经协调,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与哈曼电子、克隆集团进行了沟通交流,并达成了关于输送毕业生的相关口头协议,预计在2022年将输送部分优秀毕业生到以上两企业参加工作。同时为市技师学院与仪器仪表行业搭建交流平台,期待未来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市人社局还不断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通过加大设备、场地改造投入,提升技工院校基本办学条件。2018年以来,市技师学院完成了实训区域规划和搬迁,升级改造了汽修实训楼、旅游服务实训楼、航空服务实训室、软件工程师实训室等多处实训场地,并对供暖管道进行了并网与升级;2019年,市技师学院通过省人社厅和财政厅组织的专家评审,成为2019年度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单位,于2021年完成并通过验收;2020年,市技师学院烘焙实训基地还被辽宁省确定为世赛辽宁省培训基地;2021年,经市人社局和财政局联合评审推荐,丹东市技师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家单位被省人社厅确定为2021年辽宁省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市技师学院还被省教育厅、财政厅遴选为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项目建设单位。年底,根据《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 提升使用效能的通知》(辽人社函〔2021〕216号)要求,市人社局经与市财政局沟通协调,确定为丹东市技师学院、丹东职专、丹东鸭绿江造纸厂技工学校3所职业院校购置一批用于培训教学的仪器设备,目前完成拨付106万元,财政已预留816万元专账资金待采购程序完成后拨付;2022年3月,市人社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通知》,鼓励我市各技工院校与本地各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及订单、定向培训,为丹东经济振兴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二)营造崇尚技能氛围,提升技能人才地位。

为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每年7月上旬,市人社局制定下发文件通知开展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安排部署,建立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等主题,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利用LED电子屏滚动播放等形式广泛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同时,每年春秋两季开学第一周,组织我市3所技工院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及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讲述工匠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观念,并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开展技能主题宣传月,多种形式展示技能人才风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为打造技能人才先进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给予人才奖励,2020年8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联合开展了“丹东市首届手表制作大师”和“手表制作专项技术能手”评选活动。最终以市政府名义命名“手表制作大师”6名、评选“手表制作专项技术能手”8名,并于2021年3月隆重举办了丹东市首届手表制作大师和手表制作专项技术能手表彰大会,为8位专项技术能手和6位手表制作大师分别颁发了五一劳动奖章及荣誉证书。2021年12月,按照《关于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推进丹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丹委办发〔2021〕21号)要求,市人社局开展第二批“丹东工匠”初选工作,全市6个县(市)区共推荐申报65名候选人,经专家评审打分,市人社局党组共上报市人才办13名推荐人选,其中9名人选来自我市制造业企业。

为给全市广大技术职工搭建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技能平台,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代训目的,2019年以来,市人社局联合市总工会、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陆续举办了丹东市首届“振兴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丹东市首届“工匠杯”钟表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2021年10月,又圆满承办2021年辽宁省“技师杯”全省技能精英挑战赛。通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举办,有效的培养和选拔出了本地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拓宽本市技术工人成长成才之路。以上各类比赛,我市制造业企业优秀技能人才均积极踊跃报名参加。

(三)细化招聘岗位分类,搭建招工用工平台。

为进一步缓解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市人社局通过“智慧化市场”平台,细化岗位分类,筛选适合重点人群的岗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搭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供需平台,引导劳动者有序流动。市、区、乡镇各公共服务机构同步开展有针对性的招聘活动,广泛收集重点用工企业的需求信息,开展招聘活动进商场、大集、校园等活动,将企业用工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有求职意向的劳动者手中,对那些无法到现场的劳动者,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同步开展线上招聘活动,让有求职意向的劳动者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到我市的用工信息。

2021年全年市人社局通过今日丹东、丹东市人社局官方网站、丹东惠民卡APP、丹东市人社局微信公众号、丹东市就业人才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职工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累计发布就业、人才政策信息33期,浏览超过20万人次;通过抖音、今日头条APP投放就业政策、人才信息和视频,浏览人数已达25万人次;在近2000部楼宇电梯设置就业宣传板,发放《惠企惠民政策汇编》1.5万册,张贴宣传海报1000张,投放公交候车亭广告牌20处,在高速公路丹东站出口、火车站大屏幕、万达广场开展了户外广告宣传;每天在丹东广播电台交通频率(FM101.7)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技能人才培养,落实培训补贴政策。

2019年以来,丹东市人社局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各类文件要求,坚持需求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丹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职工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丹人社发〔2020〕22号)、《关于印发《丹东市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细则》的通知》(丹人社发〔2020〕49号)、《关于丹东市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丹人社发〔2020〕8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丹人社发 〔2020〕82号)、《关于印发〈丹东市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丹人社发〔2020〕83号)、《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2020年免费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工作的通知》(丹人社发〔2020〕98号)、《关于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农民工线上培训实施细则的通知》(丹人社发〔2021〕8 号)、《关于开展丹东市高校毕业生2021年免费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丹人社发〔2021〕28号)、《关于 2021 年度继续开展以工代训工作的通知》、《关于 2021 年度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通知》等文件,并严格组织推进,确保落地落实。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期间(2019-2021年),丹东市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申请使用(含预留)专账资金6300余万元,高质量完成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各项工作任务。2022年,市人社局将按照《关于印发〈“技能辽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辽人社发(2022)7号)文件要求,围绕我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继续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为我市制造业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队伍。

二、市直其他相关部门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市税务局

按照税收法定原则,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市级税务局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权,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制定的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1.支持制造业发展专项税收优惠政策。

增值税方面,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5号)规定,自2021年4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21年5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所得税方面,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规定,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摊销。

2.普惠性税费优惠政策。

增值税方面,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5号)规定,自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

所得税方面,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3号)规定,2022年1月1日起,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至300万元的部分再减半征收,按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2号)规定,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财产行为税方面,按照《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0号)规定,2022年对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的适用主体,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是指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我市符合条件的制造业市场主体,均可享受上述税费优惠政策,有效降低制造企业成本。今后,税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宣传和辅导力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支持我市制造业发展。

(二)市自然资源局

根据国家和省的工作要求,我市正在开展丹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目前,在编制完成的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成果中,公共服务体系为:建立市级——区级——片区——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可识别的组团中心和社区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规划至2035年,市、区、片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各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均面积达到12平方米。同时对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用地进行了规划考虑。

下一步如涉及城市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方面事宜,市自然资源局将按职责积极配合市人社局做好相关工作。

(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市卫健委将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中,为其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对掌握外来就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讲解健康知识,提高外来就业人员健康素养,保障外来就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持续做好外来就业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提高外来就业人员的满意度。

(四)市教育局

1.大力提升中职教育办学质量,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丹东市中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省级优秀学校优质专业建设力度,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进一步加快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进1+X 证书试点学校建设。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进一步深化校企全方位育人。创新校企合作途径,深化三教改革。一是改进教学内容和教材。会同企业和行业组织,以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二是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引进和聘请企业或行业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者,鼓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组织好每年的“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技师进校园”活动;三是建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训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专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与实践教学研究深度融合,提升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四是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促进职业学校借助基地设施设备进行教学和实训,弱化本校不足,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逐步加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今年将进一步按照省教育厅统一要求“组织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承担补贴性培训任务。” 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师资及实训基地优势,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按规定承担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任务,深入开展面向在校学生和技术工人、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培养本地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4.采取系列措施引导中职毕业生留丹就业创业。一是紧密围绕丹东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中职学校与属地企业开展“订单、定制、定向”培养,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二是通过组织中职学校联合本地企业举办就业洽谈会和用工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当地企业行业发展潜力和就业优势,为本地行业企业用工开启方便之门;三是通过推进实施“鸭绿江英才就业计划”,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留丹就业创业和企业引进培育技能人才相关奖励措施;四是将中职学校本地就业率纳入学校绩效考核目标,鼓励中职学校积极为本地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五)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接到市人大代表建议协办件后,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标准化设置红绿灯、区间测速、停车位等交通方面的意见建议。市公安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统一部署规划,积极推进“智慧交通”建设,解决行车难、停车难、交通设施老旧、智能化程度不高等交通难点问题。现将“智慧交通”具体工作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1.升级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信控系统。

针对我市信号灯控制系统整体老旧、故障率高、智能化低、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等问题。在软硬件升级改造方面,市公安局计划对我市新老城区139个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及配套系统全部进行升级改造,无法继续使用的信号灯全部淘汰更新。新建全市统一的“道路交通信号联控平台”,以此实现全市交通信号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维养、统一优化”,实现手动绿波控制升级为全自动绿波保障。在信控方案智能化升级方面,通过AI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信控系统由手动操作变为全智能控制,区分工作日、节假日、雨雪天气、道路施工等不同情况及重要路口个性化设计,预先设计多套信控方案和突发事件自适应优化方案,有效改善和缓解早晚高峰、学校、医院、商圈、景点的拥堵程度,以最佳信控方案提升我市道路通行能力。

2.通过交通大数据采集精细化交通管控。

近些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市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市公安局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严防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发生,遏制城乡公路较大交通事故高发的态势。在我市城乡国省干道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红绿灯、区间测速等交管设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一步,市公安局一方面将根据“智慧交通”的建设规划,对城乡公路的信号灯、卡口、区间测速等交管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实时收集车辆通行交通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对各类交通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研判,找准症结,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深度研判成果,一路一策,对症下药,在保证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全面优化交管设备参数设置,最大限度提升跨城区道路通行速度。

3.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行人和驾驶员的文明自觉程度。

我局始终高度重视我市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针对行人闯红灯、车辆乱停乱放等顽瘴痼疾式的不文明行为,交警部门一直致力于提升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识。鉴于交警警力有限,市公安局主要从行人和驾驶员两方面入手,采取智能化措施改善现状。在行人方面,将在我市创城重要路口引入“AI 行人过街自适应”、“AI 智慧斑马线”等智能化系统,用科技手段提高行人的文明行路意识,由人力监督促成习惯养成。在驾驶员方面,针对我市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将对90 个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改造,新建电子警察路口 32 个,更换电警抓拍设备 379 套,实现全智能实时抓拍、自动上传、快速处理。提高驾驶员乱停乱放的违法成本,断绝侥幸心理,自觉规范停车,为创建全国文明城贡献公安力量。

4.全力配合住建部门规范停车管理。

近年来,为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在现有停车泊位基础上,又先后施划1.3万余个停车泊位,但因周转率低,不能很好地发挥社会效果。建议住建部门借鉴先进城市停车管理经验,首先,建立城市级停车数据平台,实现全市停车数据资源联网接入,补齐停车数据短板,通过数据平台健全全市停车分级诱导机制,提升公众停车效率。其次,通过增加路内停车电子收费,减少“僵尸车”、“广告车”等长期占用道路资源,提升道路资源利用率。同时,规范和完善停车收费,对静态交通秩序实行综合治理。再次,积极推动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在我市热点景区及商圈周边,增设经营性立体停车楼。市公安局将继续密切配合住建部门,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施策,真正提升我市的停车管理质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综上,“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仅为部分建设内容,市公安局将全力以赴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落地见效。届时,我市交通秩序将得到显著改善,路网交通优化能力预计提升20%,交通事故发生率预计降低20%,广大群众出行将更舒适便捷,丹东也将成为更现代化、更智能化路畅人安的宜居佳地。

(六)市财政局

丹东市财政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制造业企业的扶持,以及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工作,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制造业企业扶持。一方面,市财政不断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对通过认定(备案)的瞪羚企业、雏鹰企业,给予奖补资金扶持。同时,充分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引导我市企业加大改造升级力度。对实施技术改造投入情况给予财政补助资金扶持。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助企纾困稳定就业岗位。2020-2021年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累计安排稳岗返还资金7760万元,惠及企业8868户(次),用于企业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稳定就业岗位相关支出,在疫情防控期间援企稳岗、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二是人才扶持。为全面实施我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2011年开始,根据我市人才工作需要,各级财政在财力十分困难、支出缺口巨大的情况下,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每年安排500万元。2020年以后,按照上年度一般公共预算千分之五安排市本级人才专项资金,其中,2020年安排591.9万元,2021年安排808.3万元。

今后,市财政局将继续围绕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造业企业实际问题。

(七)广电台

一直以来,关注企业招工、用工难的问题都是我台重要的报道主题。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我市相关部门、高校每年都会定期举办招聘会,为求职者、大学毕业生和企业架起供需的桥梁,我台新闻中心先后播发了《我市开展“2021金秋招聘月”活动》《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2届毕业生大型人才双选会》等新闻10余条。广播节目《八点全新闻》《1036新闻进行时》《身边这些事》播发宣传制造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新闻和专题节目22条次。

2022年我台计划以《我的创业故事》栏目的形式,协助推进中央实施“减税降费、基础再造、专精特新、科技创新”等系列举措的宣传,通过开通“便民信息”板块,尽可能解决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难问题。经济广播《1017帮你办》栏目可以帮助播发招工信息。我台将依托栏目协助人社局做好政策宣传,加大劳动人才市场的宣传力度,让想在本地创业的务工人员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公益宣传,不断吸引外来人员来丹就(创)业经商。

(八)工信局

丹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年定期通过调研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获得“专精特新”称号企业和其他重点企业进行调研,引导企业合理健康发展并听取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诉求。

据调研,大多数重点领域的重点产业,如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均有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相应的就业容量得到扩大。部分专业化生产领域企业,如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等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和规划,提供了扩大了数字化专业性人才就业容量的可能性。

下一步,我局将加大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并连同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进而扩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需求导向提升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工作。

(九)住建局

对代表建议“提升城市服务软实力的吸引作用”中提到的“积极响应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要求,做好属地房屋价格的关注、调控,让房价与大众收入、物价等相匹配,为‘引智留人’提供保障”,我市已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房价调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调控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房价稳控工作,市住建局等部门加强联动,研究实施稳控房价措施。我市通过采取出台限购、限售、限价政策等一系列较为严格的房价管控措施,确保市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涨幅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排名基本处于中等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12月份丹东市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4%,在70个大中城市排37位,同比上升1.7%,在70个大中城市排41位,已实现住建部和省要求的房价调控目标。2022年1、2月份丹东市区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7%和0.4%,在70个大中城市排第65位和第43位,同比上升0.8%和下降0.1%,在70个大中城市排第44位和第47位。价格指数呈略微下降趋势。

二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我市一直注重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已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给予房屋租赁补贴保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国办发(2021)22号),待省政府相关政策出台后,我市还将研究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办法,发展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届时,包括制造业企业新招职工在内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将得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

(十)营商局

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的重要举措。市营商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工作,市本级及各地区除涉密等法律法规规定事项外,70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各级各类大厅办理,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各级各类中心按照大厅规范化建设要求,无偿为企业群众提供停车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市营商局组织开发建设了覆盖全地区、全部门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并组织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流程再造,企业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全地区“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5%以上。

三、各县(市)区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东港市

一是开展“东港百家企业进入校园“活动,探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立即参加工作,避免了应届毕业生无工作经验的弊端,即提高就业率,又缓解企业招工用工难题。

二是根据现有扶持政策,积极引进符合要求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驻东港市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形成规模化的人力资源基地,有效扩大就业服务供给,纾解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企业招工用工难题。

三是围绕企业和市场需求,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利用大数据开展就业人群的技能需求调查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工种调查,提高技能培训和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四是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全力为技能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利用“辽宁工匠”“丹东工匠”等技能人才评选渠道,促进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二)凤城市

1.积极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一是抓住春节前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时机,举办“就业援助月”、“温暖辽沈援企护航”、“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系列公共就业专项活动,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到企业实现就业。二是在“辽宁省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调度系统”上定期发布最新的我市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再通过丹东市、凤城市、乡镇、村四级联网系统进行发布,保证了用工信息快捷、准确、及时发布。三是专人负责“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工作人员深入到我市各中小企业进行用工调研,适时提供“就业信息对接、岗位用工对接、职业培训对接、就业扶持政策对接”服务,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同程度缓解了我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招工难”、“求职难”的两难问题。四是依托“智慧凤城4+1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现有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资源,实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网格化管理,推动基本就业创业服务向乡镇延伸、向基层延伸。企业可以通过普通用户端发布招聘信息,个人也可以通过客户手机掌上端填写求职意向。通过这个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精准画像“智能匹配精准推送”,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各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2.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招收五年内高校毕业生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二是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单位当年新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给予企业社会保险补贴。三是鼓励企业招收青年就业见习。享受见习补贴人员范围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见习补贴包含基本生活费、意外伤害保险费和指导管理费,基本生活费标准为1580元/人月,意外伤害保险费不低于300元/人,指导管理费标准为150元/人月。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企业提供充足技能人才;不断推广丹东智慧人力资源市场平台,让招聘企业和求职者能面对面双向选择;继续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更多的充分就业社区,让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能足不出户的完成。

(三)宽甸县

1.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就业宣传。

一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作用。二是积极应对职业教育发展难题。三是强化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媒体、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渠道,大力宣传制造业技术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

2.制造业企业要加快智能化、节能化发展转型。

制造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在引进高端智能化设备的同时,也要注重高端人才的引进,形成团队化、规模化技术储备,“外引人才、内炼道法”,实现技术与人才新旧血液的活力循环,在给企业带来长足发展的同时也给广大员工个人发展带来益处。

3.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

最大限度将“减税降费”政策向制造业企业倾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改造升级。政府主管部门将职业保障性补贴和人才奖励政策向制造业企业倾斜,进一步提升就业人员积极性和工作保障,让就业者无后顾之忧。

4.提升城市服务软实力的吸引作。

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软实力,让本地居民和外来就业者切实感受到城市服务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吸引外来人员来丹就业经商,纾解制造业企业招工用工难题。

(四)元宝区

针对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就业宣传,元宝区人社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区人社局与辽宁省机电学院培训处已签署框架协议,实现校地合作,意在为企业与学校互联互通提供桥梁,即帮助学校拓宽企业实践场地,又帮助企业为其提供对口技能人才。二是宣传惠企就业政策时,重点突出制造业,从就业帮扶政策方面体现制造业技术工作优势所在;同时,区人社局通过“直播带岗”短视频新颖模式,让更多年轻人跟随直播就业小助手深入厂房直观感受新时代制造业的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针对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元宝区人社局采取以下措施:按照市人社局不断更新的就业政策要求,大力开展企业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见习补贴、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减少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本与用工压力。

(五)振安区

2021年度振安区人社局全面贯彻省、市就业创业政策措施。推进落实企业以工代训、学徒制培训、安全技能提升、援企稳岗等补贴政策,扶持企业用工提升企业员工技能;积极开展就业招聘活动,搭建企业用工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2场,其中在各镇街采取多频次、小规模的“赶大集”形式举办9场招聘会,精心制作了30张展板,共有辖区59家企业参与招聘,提供195个职位,就业岗位需求达千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13场招聘信息,累计参与招聘的企业共计260家,提供职位1209个就业岗位,需求3425人次,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今年,振安区人社局将继续推进“春暖辽沈援企护航”等专项就业工作。积极研判我区现阶段就业形势,开拓思路,创新创造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一是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相关工作,推进各项惠企惠民政策落地落实,提升服务水平,按照丹东市人社局工作部署,制定了《振安区实施企业用工助力行动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企业用工助力行动。

二是继续开展“进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活动,面对面宣传解读援企稳岗、职业职能培训及见习补贴等政策,达到应知尽知和应享尽享的目标,助力企业发展。

三是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采取线上线下招聘形式,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及女性”等就业重点人群专场招聘活动,积极为劳动者搭建就业平台,一季度组织招聘活动8场,征集就业岗位22个。开展直播带岗短视频录制活动,通过直播带岗短视频宣传,更加直观地展现企业生产状况和岗位需求,预计一期参与用工短视频录制企业15家,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多地技能人才。

五是推进同兴镇、五龙背镇人才服务站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镇街人力资源市场现代化水平,提升基层人社窗口服务能力,打通服务企业、老百姓“最后一公里”。

(六)振兴区

一是打造网络招聘服务体系,创新招聘服务渠道。开设官方抖音公众号的 “直播代岗”人才招引栏目,通过录制企业办公场所、厂区、车间等画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介绍企业概况、招工需求等形式,由专业团队为企业“量身定制”招聘小视频,营造出企业广纳贤能、与新招员工共赢未来的和谐氛围,为企业招聘人才做好特色服务。依托市就业人才智慧服务平台,指导企业注册登录,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借助微信公众号、“振兴招聘”手机APP公益性线上就业招聘软件,坚持“网上招聘不打烊”。

二是依托现有现场招聘平台,提升招聘服务质量。定期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服务周、农民工、退役军人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公益性现场招聘会,组织企业到农村集市、夜市、早市等人员密集地开展现场招聘会活动,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为企业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提供便利,不断提升现场招聘会服务质量和成效。

三是积极争取惠企政策,促进企业稳岗留工。积极为企业争取稳岗返还、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就业惠企政策。派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讲政策,“手把手”指导企业申领补贴。促进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在职职工技能水平和适应岗位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才流失,为企业稳岗留工充电。

四是持续开展“六进”活动,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量。通过持续开展就业服务进“抖音”、进企业、进园区、进校园、进社区、进集市“六进”活动,对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用工服务和指导。进一步改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解决服务企业招工难题。

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13